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海口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04:44:15  浏览:840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口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

海南省海口市人大常委会


海口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


  (2008年2月19日海口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8年3月28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 根据2012年5月30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的《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口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等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养犬管理,保护市民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城市建成区内居民养犬的管理,适用本条例。城市建成区的具体范围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现状在本条例施行前向社会公布。城市建成区的具体范围发生变化,应当适时重新向社会公布。

  机关、部队、科研单位、工厂、仓库等单位因特殊需要养犬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在本市城市建成区内实行限制养犬的原则。

  养犬管理实行政府部门负责与基层组织参与相结合,养犬人自律与社会公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公安部门是养犬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养犬的具体行政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畜牧兽医、动物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养犬的防疫监督工作。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环境卫生、工商、财政、价格、交通、卫生、园林、规划、房产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居民委员会、物业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等组织制定文明养犬公约,依法调解处理因养犬引起的纠纷。文明养犬公约可以约定本居住区禁止遛犬的时间段和区域。

  在城市建成区内,尚未实行居民委员会改制的村民委员会,应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做好其辖区内的养犬管理工作。

  第六条 鼓励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以及其他有关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协助和参与养犬管理工作。

  第七条 养犬人应当加强自律管理,自觉遵守养犬管理的规定,文明养犬。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可以向养犬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或举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投诉人或举报人保密,并应视情形给予适当奖励。

  第八条 禁止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禁养犬的品种、体高、体长标准,由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公安部门确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在本条例施行前向社会公布。

  盲人、肢体重残人需要饲养大型导盲犬、扶助犬的,可以向养犬登记机关申请,经批准后饲养。

  第九条 下列区域禁止养犬,但盲人饲养导盲犬和肢体重残人饲养扶助犬的除外:

  (一)机关、医院(宠物医院除外)的办公服务区;

  (二)学校(含幼儿园)的教学区和学生宿舍区;

  (三)单位员工共同居住的集体宿舍。

  第二章 养犬的登记

  第十条 养犬实行检疫、免疫和登记制度。未经检疫、免疫和登记的犬只,不得饲养。

  第十一条 在本市城市建成区内居民养犬的,应当经居住地公安部门登记,并取得养犬登记证和犬牌。登记前,应当取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犬只检疫合格证明,并按规定注射疫苗,取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犬类免疫证。

  居民养犬,每户限养1只。

  养犬登记遵循便民原则,公安部门应当会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实行检疫、免疫、登记的一站式便捷服务。

  来本市旅游、探亲访友携带犬只超过3天的,应当到养犬登记机关备案,提供养犬人的身份证明,居所证明,犬只检疫、免疫证明等材料,并遵守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居民申请养犬,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合法身份证明;

  (二)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有固定住所,且独户居住。

  第十三条 养犬人申请养犬登记,应当携犬到居住地公安部门确定的办证机构,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向居住地办证机构领取并如实填写的《申请养犬登记表》;

  (二)有效的犬只检疫合格证明和犬类免疫证;

  (三)犬只彩色数码照片;

  (四)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五)房产证、房屋租赁合同及其复印件或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居住证明。

  公安部门的办证机构应当会同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办证场所的防疫工作。

  第十四条 公安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登记的决定。

  准予登记的,由公安部门办证机构发放登记机关统一制作的养犬登记证和犬牌,并将登记信息反馈给养犬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将登记信息向本辖区居民公示;不予登记的,受理申请的公安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养犬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一)不符合申请养犬条件的;

  (二)申请饲养犬只的种类或标准不符合规定的;

  (三)申请在禁养区域内养犬的;

  (四)申请饲养犬只未取得犬只检疫合格证明或犬类免疫证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禁止假冒、伪造、涂改、买卖或者使用、买卖假冒、伪造、涂改的养犬登记证和犬牌。

  以假冒、伪造、涂改的犬只检疫合格证明、犬类免疫证或者其他方式骗取登记机关作出的养犬登记无效。

  第十七条 养犬登记实行年审制,年审工作由登记机关负责。养犬人应自登记的第二年起,每年在登记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持有效的犬类免疫证、养犬登记证以及登记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到登记机关确定的办证机构办理年审手续。

  第十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应认定年审不合格,撤销其养犬登记,并注销其养犬登记证和犬牌:

  (一)养犬人及其饲养犬只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已不符合养犬条件的;

  (二)犬类免疫证过期,没有按规定重新注射疫苗补办犬类免疫证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 养犬应当交纳养犬年度管理费。

  养犬年度管理费由公安部门收取。管理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主要用于犬类疫病防疫、养犬登记、犬只捕捉以及其他养犬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养犬人登记饲养犬只的,交纳300元的年度管理费。

  饲养绝育犬的,减半收取年度管理费。

  盲人养导盲犬、肢体重残人养扶助犬的,免收年度管理费。

  第二十一条 养犬人转让、转赠犬只的,受让人应持转让、转赠协议,身份证明、居住证明、原养犬登记证等材料到其居住地公安部门办证机构办理过户登记。转让(转赠)人与受让(受赠)人不在同一区级行政辖区居住的,办理过户登记的机关应当将原养犬登记证收回并交原登记机关注销。

  养犬人居住地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到新的居住地公安部门办证机构办理变更登记。变更后的居住地与原居住地不在同一区级行政辖区的,办理变更登记的机关应当将原养犬登记证收回并交原登记机关注销。

  根据前两款规定办理过户或变更登记,已交纳当年养犬管理费的,登记机关不再收取。

  第二十二条 犬只检疫合格证明、犬类免疫证、养犬登记证、犬牌丢失的,养犬人应当自丢失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原发证或登记机关申请补办。逾期不补办的,按无证无牌养犬处理。

  第二十三条 饲养的犬只死亡或走失的,养犬人应当将该犬只的犬类免疫证和养犬登记证、犬牌交回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

  第三章 犬只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从事犬类养殖、销售、运输,开办犬类诊疗机构,举办犬类表演、比赛、展览、展销等经营活动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报所在地区级公安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禁止在本市城市建成区内开办犬类养殖场。

  禁止在犬类养殖场和犬类交易场所以外的公共场所从事犬类交易。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虐待犬只。养犬人不得遗弃其所饲养的犬只。

  第二十七条 养犬人应加强对所饲养犬只的看护,不得使其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得使其影响他人正常生活,不得使其破坏公共卫生环境。

  第二十八条 携犬出户应当携带养犬登记证,给犬只挂犬牌,并遵守以下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和肢体重残人携带扶助犬的除外):

  (一)必须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牵领;

  (二)必须给犬只束犬链,犬链长度不得超过1.5米;

  (三)携犬人应及时清除犬只粪便;

  (四)不得携犬进入机关、医院(宠物医院除外)、学校(含幼儿园)等单位的办公区、服务区、教学区和饭店(餐厅)、商场、候车(机)室、歌舞厅、影剧院、图书馆、展览馆、洗浴场所、体育馆等公共场所以及市人民政府根据管理需要划定的禁止携犬进入的其他区域;

  (五)不得携犬乘坐公共汽车、渡轮等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携犬乘坐小型出租汽车时,应当征得驾驶员同意;

  (六)携犬乘坐电梯的,应当采取为犬只戴嘴套或者将犬只装入犬笼、犬袋等有效的安全和卫生防护措施;

  (七)应当避让他人,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

  (八)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九条 犬吠影响他人正常工作、休息的,养犬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第三十条 饲养犬只伤人的,养犬人应当立即将伤者送医疗、疾控机构处理伤口、抢救病人、注射疫苗,诊治发生的费用由养犬人先行支付。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责任。养犬人还应当立即将伤人的犬只送犬类收容机构进行检疫后作出处理。

  第三十一条 登记的犬只产幼犬的,养犬人应当自幼犬出生之日起45日内自行处理或者送交犬类收容机构。

  第三十二条 公安部门负责流浪、遗弃等犬只的捕捉工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行政管理单位应当依职责协助公安部门开展流浪、遗弃等犬只的捕捉工作。

  第三十三条 公安部门应当设立犬类收容机构,负责收养、留置、检验、处置依法捕捉的犬只以及公民、法人、其他组织送来的弃养犬只。犬类收容机构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符合需求的犬舍以及必要的设备设施。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职责做好犬类收容机构的检疫、免疫和防疫工作。

  公安部门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委托有关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开展犬类收容工作。

  第三十四条 犬类收容机构对其收容的流浪犬、遗弃犬、丢失犬,自收容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经公告无人认领的,按无主犬处理。养犬人丢失犬只的,应当自犬只丢失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到犬类收容机构查询或认领。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丢弃犬尸。饲养犬只自然死亡的,应当将犬尸放入动物尸体收集容器,由环境卫生工作人员收集处理。对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犬尸,必须按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处置。

  动物尸体收集容器由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犬类或动物无害化处理站,对犬尸作无害化处理。

  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犬只患有或疑似患有犬类疫病的,应当立即向辖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发现人员患有或疑似患有狂犬病等人畜共患传染性疫病的,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公安部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检疫、免疫、登记等管理职责的;

  (二)对违法行为查处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违法行使职权,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饲养烈性犬和大型犬的,由公安部门责令限期处理;逾期不处理的,没收犬只,并处每只犬2000元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饲养的犬只未经检疫、免疫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其限期进行检疫、免疫,每只犬处以500元的罚款;逾期不检疫、免疫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收其犬只。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未取得养犬登记证擅自养犬的,由公安部门处以500元罚款,责令限期办理登记;逾期未办理登记的,没收犬只,并处每只犬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超数量饲养犬只的,由公安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没收犬只,并处每只犬2000元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假冒、伪造、涂改、买卖或者使用、买卖假冒、伪造、涂改的养犬登记证和犬牌的,由公安部门收缴并注销上述证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或年审机关没收其犬只,注销其养犬登记证,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办理年审的;

  (二)未按规定交纳养犬年度管理费的;

  (三)未按规定办理过户、变更登记的。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虐待、遗弃犬只的,由公安部门予以警告或处500元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二十三条规定,未将养犬登记证、犬牌交回原发证机关注销的,由公安部门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第二十八第(三)项规定,未及时清除犬只粪便,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由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携犬人立即清除犬只粪便,并可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第二十八条第(五)项规定的,由公交客运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第二十八条其他规定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有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情形,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公安部门没收其犬只,并注销其养犬登记证。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犬吠影响他人正常工作、休息不予制止的,由公安部门责令制止犬吠,并处100元罚款;经采取措施不能有效制止犬吠,严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休息的,由公安部门没收其犬只,并注销其养犬登记证。

  放任饲养的犬只恐吓他人或者驱使犬只伤害他人的,依照治安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随意丢弃犬尸的,由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

  未按动物防疫的规定处置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犬尸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罚。

  第四十七条 养犬人违反本条例规定,被依法没收犬只并注销养犬登记证后,2年内提出养犬登记申请的,不予批准。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检查工作报告制度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检查工作报告制度
1996年6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

为更好地推动外汇查处工作,规范日常外汇检查工作,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和反映外汇查处工作的基本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计划与总结报送制度
1.年度外汇查处工作计划。每年年初,各分局应根据总局下达的外汇查处工作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查处工作计划,并于三月二十日前上报总局。
2.年度总结。每年年终,各分局应结合年初工作计划,进行外汇检查工作总结,总结材料应于下一年度一月五日前上报总局。总结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分局组织开展外汇检查工作的情况和效果;
(2)对下属分、支局外汇查处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指导等情况;
(3)本年度外汇检查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4)对下年度外汇查处工作的设想及建议。
3.日常外汇查处工作中发现大案、要案以及检查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及时报告。
二、外汇检查工作报表报送制度
1.外汇检查干部情况统计表(详见附表1)。
2.查处经费使用及罚没款收缴情况年报表(附件2)。
3.违反外汇管理行为查处情况统计表(详见附表3)。
4.违反外汇管理主体分类表(详见附表4)。
以上报表各分局应按表中的内容要求认真如实填写,附表1、附表2为年报表,随年度总结一起上报总局,附表3、附表4于每年七月五日前和次年一月五日前各上报总局一次。各分局需要严格执行外汇检查工作报告制度,对不认真执行该项制度或不按期报送总结、报表的分局,除取消当年参加先进分局的评比资格外,对不报或屡次迟报的分局将予以通报批评。
附表:1.外汇检查干部情况统计表
2.查处经费使用及罚没款收缴情况年报表
3.违反外汇管理行为查处情况统计表
4.违反外汇管理主体分类表
附表一 外汇检查干部情况统计表
填表单位: 年 月 日
----------------------------------------------------------------------------------------------------
|所在| | | | | | | |参加外管| 从事外汇 | 所在处 | |
| |专兼职| 姓名 |性别|职务|职称|学历|专业| | | |备 注|
|单位| | | | | | | |工作时间|检查工作时间| 科室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 填表日期: 联系人: 负责人:
注:1.专职是指专门从事外汇检查业务,不兼管其它工作。
2.兼职是指主要从事外汇检查业务,分管一些其它工作。
3.检查人员发生变动的请将变动情况在备注中说明。
4.此表请于次年1月5日前报国家外汇管理局(此表统计到二级分局)。
附表二 国家外汇管理局 分局办案经费使用及罚没款收缴情况年报表
人民币:万元
--------------------------------------------------------------------------------------
| | 本年经费来源 | 本年经费 | |
| 上年结存额 |--------------------------------------| | 年底结存 |
| | 中央拨款 | 地方返还 | 其 它 | 支出总额 | |
|--------------|--------------------------------------|------------|------------|
| | | | |
|--------------|------------------------------------------------------------------|
| | 购置固定资产 | | 差旅费 | |
| |----------------|----------------|--------------|--------------|
| 办案经费 | 会议培训费用 | | 协助办案费 | |
| |----------------|----------------|--------------|--------------|
| 使用情况 |拨下属分支局费用| | 奖金 | |
| |----------------|----------------|--------------|--------------|
| | 维修费汽油费 | | 其它费用 | |
|--------------|------------------------------------------------------------------|
| | 罚没款收缴情况 |
| |------------------------------------------------------------------|
| | | | 罚没款上缴及返拨情况 |
| 备 注 |罚没款金额| 已收缴金额 |--------------------------------------|
| | | |上缴中央|中央拨款|上缴地方|地方返还|
| |----------|--------------|--------|--------|--------|--------|
| | | | | | | |
--------------------------------------------------------------------------------------
填表人: 填表日期: 联系人: 负责人:
注:1.此表请于次年一月五日前报国家外汇管理局。
2.统计数字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附表三 违反外汇管理行为查处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 年 月至 年 月
------------------------------------------------------------------------------------------------
|案 | | 案件查处情况 | 违法金额档次(件数) |
| | |----------------------------------|--------------------------|
|件 | | | 违法 | | 已处理 | | |
| | 违 法 性 质 |立案| |结案| |5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
|来 | | | 金额 | | 金额 | | |
| | |件数| |件数| |100万美元| 以上 |
|源 | | |(折美元)| |(折美元)| | |
|----|----------------------|----|----------|----|----------|------------|------------|
| |逃 汇 | | | | | | |
| |----------------------|----|----------|----|----------|------------|------------|
| |套 汇 | | | | | | |
| |----------------------|----|----------|----|----------|------------|------------|
| |违法经营外汇业务 | | | | | | |
| |----------------------|----|----------|----|----------|------------|------------|
| |违反规定办理结售汇业务| | | | | | |
| |----------------------|----|----------|----|----------|------------|------------|
| 主|违反外资外债管理规定 | | | | | | |
| |----------------------|----|----------|----|----------|------------|------------|
| 动|非法使用外汇 | | | | | | |
| |----------------------|----|----------|----|----------|------------|------------|
| 检|非法买卖外汇 | | | | | | |
| |----------------------|----|----------|----|----------|------------|------------|
| 查|违反帐户管理规定 | | | | | | |
| |----------------------|----|----------|----|----------|------------|------------|
| |违反外汇核销管理规定 | | | | | | |
| |----------------------|----|----------|----|----------|------------|------------|
| |违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 | | | | | |
| |度 | | | | | | |
| |----------------------|----|----------|----|----------|------------|------------|
| |其 它 | | | | | | |
| |----------------------|----|----------|----|----------|------------|------------|
| |小 计 | | | | | | |
|----|----------------------|----|----------|----|----------|------------|------------|
| |逃 汇 | | | | | | |
| |----------------------|----|----------|----|----------|------------|------------|
| |套 汇 | | | | | | |
| |----------------------|----|----------|----|----------|------------|------------|
| |违法经营外汇业务 | | | | | | |
| |----------------------|----|----------|----|----------|------------|------------|
| |违反规定办理结售汇业务| | | | | | |
| |----------------------|----|----------|----|----------|------------|------------|
| |违反外资外债管理规定 | | | | | | |
| |----------------------|----|----------|----|----------|------------|------------|
| 举|非法使用外汇 | | | | | | |
| |----------------------|----|----------|----|----------|------------|------------|
| |非法买卖外汇 | | | | | | |
| |----------------------|----|----------|----|----------|------------|------------|
| 报|违反帐户管理规定 | | | | | | |
| |----------------------|----|----------|----|----------|------------|------------|
| |违反外汇核销管理规定 | | | | | | |
| |----------------------|----|----------|----|----------|------------|------------|
| |违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 | | | | | |
| |度 | | | | | | |
| |----------------------|----|----------|----|----------|------------|------------|
| |其 它 | | | | | | |
| |----------------------|----|----------|----|----------|------------|------------|
| |小 计 | | | | | | |
|----|----------------------|----|----------|----|----------|------------|------------|
| |逃 汇 | | | | | | |
| |----------------------|----|----------|----|----------|------------|------------|
| |套 汇 | | | | | | |
| |----------------------|----|----------|----|----------|------------|------------|
| |违法经营外汇业务 | | | | | | |
| |----------------------|----|----------|----|----------|------------|------------|
| |违反规定办理结售汇业务| | | | | | |
| |----------------------|----|----------|----|----------|------------|------------|
| |违反外资外债管理规定 | | | | | | |
| |----------------------|----|----------|----|----------|------------|------------|
| 移|非法使用外汇 | | | | | | |
| |----------------------|----|----------|----|----------|------------|------------|
| |非法买卖外汇 | | | | | | |
| |----------------------|----|----------|----|----------|------------|------------|
| 送|违反帐户管理规定 | | | | | | |
| |----------------------|----|----------|----|----------|------------|------------|
| |违反外汇核销管理规定 | | | | | | |
| |----------------------|----|----------|----|----------|------------|------------|
| |违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 | | | | | |
| |度 | | | | | | |
| |----------------------|----|----------|----|----------|------------|------------|
| |其 它 | | | | | | |
| |----------------------|----|----------|----|----------|------------|------------|
| |小 计 | | | | | | |
|----|----------------------|----|----------|----|----------|------------|------------|
|合计| | | | | | | |
|----|----------------------|----|----------|----|----------|------------|------------|
|备注| | | | | | | |
------------------------------------------------------------------------------------------------
人民币:万元
--------------------------------------------
案件处理结果 |
------------------------------------------|
没收外汇 | 没收非法所得 |人民币|
| | |
违法金额 |----------------------|罚款 |
|人民币|外币(折美元)| |
(折美元)| | |金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 填表日期: 联系人: 负责人:
注:1.表中违法行为请对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所列内容填表。表格中未列明的违法行为请填在“其他”栏中并对
主要违 法性质在备注栏加以说明。
2.汇表请于每年7月5日和次年1月5日前报总局。
3.统计数字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附表四 违反外汇管理主体分类表
填报单位: 年 月 至 年 月
------------------------------------------------------------
| | 案件来源(件数) |立案情况 | 结案情况 |
| |----------------------|----------|------------|
| | | | | | | | | |
|单位 | | | | | | | | |
| |主动| | | |立案|违法|结案|已处理|
|性质 | |举报|移送|其它| | | | |
| |检查| | | |数 |金额|数 |金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银| | | | | | | | |
|金|行| | | | | | | | |
|融|--|----|----|----|----|----|----|----|------|
|机|非| | | | | | | | |
|构|银| | | | | | | | |
| |行| | | | | | | | |
|------|----|----|----|----|----|----|----|------|
| 工 | | | | | | | | |
| | | | | | | | | |
| 贸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 | | | | | |
| 贸 | | | | | | | | |
|------|----|----|----|----|----|----|----|------|
|三 企| | | | | | | | |
| | | | | | | | | |
|资 业| | | | | | | | |
|------|----|----|----|----|----|----|----|------|
|旅 馆| | | | | | | | |
|游 、| | | | | | | | |
|社 饭| | | | | | | | |
|、 店| | | | | | | | |
|宾 | | | | | | | | |
|------|----|----|----|----|----|----|----|------|
| 其 | | | | | | | | |
| | | | | | | | | |
| 他 | | | | | | | | |
|------|----|----|----|----|----|----|----|------|
| 合 | | | | | | | | |
| | | | | | | | | |
| 计 | | | | | | | | |
------------------------------------------------------------
人民币:万元
--------------------------------------------------------------------------------
案件性质 | |
--------------------------------------------------------------------------|--|
| | |违反规| | | |违反|违反外|违反国| | |
| |违法经| |违反外|非法|非法| | | | |备|
| | |定办理| | | |帐户|汇核销|际收支| | |
逃汇|套汇|营外汇| |债管理|使用|买卖| | | |其它|注|
| | |结售 | | | |管理|管理 |统计申| | |
| |业务 | |规定 |外汇|外汇| | | | | |
| | |汇业务| | | |规定|规定 |报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 填表日期: 联系人: 负责人:
注:1.表中违法行为请对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所列内容填写,表格中未列明的违法行为
请填在“其他”栏中并对主要违法性质在备注栏加以说明。
2.汇表请于每年7月5日和次年1月5日前报国家外汇管理局。
3.统计数字计算到小数点后2位。


改革结构性权力配置,完善结构和职能构建

张闪闪


【内容摘要】 职能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的配套、结构性权力之间的完整,直接关系到检察权的科学合理配置。鉴于目前对检察权职能性权力研究较多,并存在职能性权力与结构性权力相混淆情形,本文从我国政治司法制度与检察实际情况出发,明晰了两者之间的界限与关系,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由此提出了检察权配置完善的粗浅之见。

【关键词】 检察权;职能性权力;结构性权力;权力配置


  检察权配置的科学、合理与否,是检验司法体制改革、检察体制改革是否深化的重要尺度,是司法行为能否得以依法、有序实施的前提条件。当前,基于我国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对检察权的性质和归属的争议颇多,检察权属于“行政权”?还是“司法权”?亦或是“行政司法双重性”还是属于“独立国家权力”?由此,在检察权配置问题上也是众说纷纭。检察权配置是否科学、合理,不仅体现在它配置了哪些职能性权力,更是体现在结构性权力的完整配置上,结构不完整的法律权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权力。检察权的完整结构性权力是检察权赖以存在和发挥法律监督效能的重要基础。目前在法律界,对检察权的内容研究比较多,而对检察权的结构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立足于我国政治司法制度与检察工作的自身特色,从检察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当前检察权配置中的一些问题作了针对性解读,并相应提出改革和完善的粗浅之见,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

检察权的结构性权力
  检察权的科学配置是完善检察制度的核心内容。而检察权配置又分为职能性权力配置和结构性权力配置。目前,法律界对检察权的职能性权力研究比较多,而对检察权的结构性权力研究还有待深入。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检察权的结构就是检察权的内容,从而把检察权结构叙述为公诉权、检察侦查权、诉讼监督权的“三权”结构形式。① 这样就把检察职能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混同起来了。职能性权力反映法律职权的内容,检察机关的职权包括犯罪侦查权、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公诉权等权力,它反映了检察机关的法律性质和范围。结构性权力是某一具体领域的法律职权所必备的基本法律构成要素,反映了检察职权内在构成的基本内容,是检察权能够客观存在和发挥法律作用的法学理论基础,为检察权立法提供成熟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笔者认为检察权的结构由知情权、调查权、追诉权、检察建议权构成。无论是刑事立案监督权和侦查监督权,还是审判监督权和公诉权,都离不开这四项基本的法律要素。检察权职能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是辩证统一的。职能性权力反映检察权的内容,是决定性的方向性权力,指导着结构性权力的具体构建;检察权的结构性权力表现为检察权的构成要素,服从于职能性权力,是职能性权力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保证检察权的有效行使,取得预期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结构性权力和职能性权力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
  职能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是检察权配置中的两个重要权力,属于不同的范畴。职能性权力反映检察权的内容和外延,是决定性、方向性的权力,指导结构性权力的具体构建;结构性权力反映检察权的内在构成要素,是职能性权力的具体化和规范化,是检察职权赖以存在和发挥效能的必要条件。目前,检察权配置的不完善,使得结构性权力与职能性权力之间出现脱节现象,影响了检察权能的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性权力配置难以满足职能性权力需要
  知情权是检察权结构性的、前提性的法律要素,是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活动中对客观事实的知情权力。检察权的行使必须建立在享有充分知情权的基础之上,没有知情权或者知情权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检察机关职能性权力就无法得以充分履行。诸如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和侦查活动享有监督的职能,但检察机关由于知情权的不足,难以及时有效获取充足的有价值的信息,工作开展难度大、成效差,往往陷于监督不力的境地。又如,法律规定了检察机关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但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和其他刑事犯罪侦查工作相比,其信息来源相对比较单一,即不能设“耳目”、“卧底”,又不能运用技术侦查如监听等手段。因此,获取职务犯罪的线索主要靠群众的举报和从以前所办案件中挖线索,这些都使得检察机关常常处于无米下锅的窘地;即使有了线索,也由于查办的对象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而且犯罪日益智能化,反侦查手段越来越高明,而我国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侦查手段远不及其他机关,这些都束缚了办案人员的手脚,绝大多数办案部门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仍然停留在“一支笔、一张纸、一张嘴”,靠熬夜、拼体力等原始侦查方式,使侦查工作开展艰难。往往一边是人民群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反腐呼声,一边是检察机关干着急的无案可查或查而无果,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再如,在民事审判监督中,检察机关连查阅案件材料的权力都没有保障,民事抗诉权力就更没有保障了。
  检察机关的知情权,是贯穿整个法律监督活动过程的结构性权力,检察权的行使必须建立在充分享有知情权的基础上,没有知情权或知情权得不到充分保障,检察机关作出的程序性决定权就难以符合客观事实和法律要求。检察机关启动某个法律监督程序的事前、事中、事后,都离不开知情权。可以说,没有知情权就谈不上法律监督,没有知情权就没有检察权。知情权不完整,检察权也就不完整。

2、有职能性权力要求而结构性权力缺失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随之,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了贯彻该政策的决定。②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但目前缺乏相应的结构性权力配置。如刑诉法只规定了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和解,而并未明确规定“公诉案件”可以进行刑事和解,检察机关并无权力对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刑事案件主持和解。虽然各地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探索和尝试有关刑事案件的和解,但从法律上讲却是于法无据。如对未成年人犯罪以及一些轻微刑事案件实行非刑事化处理,实现刑罚的轻缓化,就需要健全与之相配套的暂缓起诉、刑事和解、恢复性司法程序等制度。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仅有相对不诉,且适用范围较窄,对于一些可提起自诉的案件没有终局性和权威性。
  又如,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实际,实现法律监督目的的非诉讼检查活动方式,是检察机关履行预防犯罪、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能的重要内容,但法律并未赋予检察机关建议权,对检察建议这种监督方式没有具体规定,其地位、作用、适用范围及法律效力等均不明确,总体上是一项非常柔性的监督权。检察建议权立法上的缺位,使检察建议缺乏强制力,监督的实际执行力低,制约了检察机关职能性权力的发挥。

结构性权力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
  检察权结构性权力的完整性是检察权发挥效能的重要前提。知情权、调查权、追诉权和建议权等四项权能要素是不可分的有机统一整体。知情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其他结构性权力赖以存在的基础;调查权是法律监督的核心,是知情权发展的结果;追诉权是法律监督的必要效力的保障,是其他结构性权力的具体法律保障;建议权是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中维护法制统一必不可少的拓展性权力,是知情权和调查权的社会效果的深化。四项权能环环相扣,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不可分性。在现行检察权中,虽然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上述四项权能,但是这些权能各自不够完整,相互之间在具体权能上存在断裂现象,导致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程序性链锁相交式结构的脱节,从而造成检察权和检察制度结构性脆弱。

1、知情权缺乏保障
  在诉讼法律监督中,知情权这项结构性要素被视为软性的、可有可无的次要权力,法律层面对此缺乏相应的规定保障。检察机关在对公安机关实施侦查监督过程中,只是能够看到公安机关收集案件的证据材料,公安机关内部的法律文书以及办理法律措施的审批手续如留置、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内部审批手续没有随案移送,因而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监督就不是全面的,甚至某些方面是无从监督的。再如,一些渎职侵权犯罪侦查,由于社会知晓率低,举报线索少,而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资料又不移送检察机关备案,使检察机关无法掌握行政执法中渎职侵权的情况,缺少立案侦查线索。检察机关直接参与诉讼活动本来就以全面获得案件信息为依托,如果忽视了知情权的基本结构性地位,检察机关就难以获取全面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因而难以把握法律监督工作的主动权。

2、调查权不够完整
  调查权是检察机关发现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是进行法律监督的前提。调查权包括侦查权和一般调查权。目前现行法律对检察机关立案后的一般侦查权保障是比较充分的,但是关于检察机关履行职责过程中,对案卷的调阅和对有关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人进行调查和询问,与之相应的机关接受、配合、协助调查的义务,如拒绝监督、对抗调查的法律后果等,法律未作明确规定,使检察机关难以在立案前获得相应的证据材料,使很多线索很难从初查阶段转入立案侦查。而且,法律又未赋予检察机关特别的侦查权,如技术侦查权、紧急拘留权、秘密侦查权、特别调查权等。这些束缚了办案人员的手脚,不利于检察机关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3、追诉权有待扩大
  追诉违法的权力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可或缺的权力,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核心权力。追诉权是一种程序决定权。刑事立案监督权、刑事侦查权、审判监督权、公诉权等都包含有诉讼程序决定权。这种权力的行使,必然引起某项诉讼程序或者监督诉讼程序的启动或者终止。但是,现行法律未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程序决定权,造成某些环节的诉讼监督手段明显不足,监督程度往往取决于受监督者对监督权的尊重程度,有的甚至是凭个人关系、靠私人感情开展监督,导致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实效大打折扣。如立案监督,刑诉法只规定了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情况的两种监督方式,一是要求其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一是认为其不立案的理由不成立的通知其立案,但公安机关如果不照此执行的法律后果没有规定,也没有规定必要的制约手段或补救措施,以致实践中,公安机关对立案监督采取“立而不侦、侦而不结、先立后撤”等种种应付办法时,检察机关束手无策。

4、检察建议权有待深化
  检察建议权是检察机关通过纠正一般违法以实现预防犯罪、促进严格执法、维护法制统一的非诉讼法律监督活动,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建国以来,我国检察机关从来没有间断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并且建立了一定规模的预防违法犯罪检察建议的规范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区别我国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与资本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我国现行的检察建议权,总体上还是一项柔性的监督权,法律没有具体规定这种监督方式,其地位、作用和适用范围及法律效力等均不明确。因而法律监督执行效力还不够明显,需要加强。

完善检察权配置的对策建议
  检察权配置的完善是检察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研究检察权配置过程中,必须立足国情,符合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宪政体制的基本要求,理性看待我国检察权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顺应中国检察工作发展的实际需求,遵循检察制度的特殊规律,围绕重点、通盘考虑,协调好检察权体系的整体结构格局。检察权的配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笔者在此对检察权的完善配置作一个简单探讨。

1、厘清检察权的性质
  检察权的性质问题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的定位和检察改革的方向,也是检察权科学配置的一个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检察权属于行政权,司法权还是法律监督权?或者是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不属于“三权”中的任何一种?将检察权直接归属为行政权的人认为“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公诉,检察权在本质上主要表现为公诉权,以公诉权为基本内容的检察权在本质属性上和终极意义上应属于行政权”。 ③将检察权认定为行政权的学者,基本论证思路是:先对司法权的性质进行界定,从而为行政权与司法权确定几个区分标准,以此来衡量检察权,认为“以公诉权为基本内容的检察权不可能具有笔者所说的终局性、中立性、被动性、独立性的特点,检察机关的设置也不同于审判机关的组织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检察权在本质上、在终极意义上应该属于行政权”。④ 将检察权纳入司法权的学者是基于我国法律规定和党中央文件中的体现。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同属于司法机关,检察权和审判权一样属于司法权。而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是一种“法律监督权”。可见,在检察权性质定位上学者们唇枪舌剑,观点不一。笔者认为,宪法关于检察机关地位的定性是准确的,符合我国实际的,如果仅仅定位为国家公诉机关或者司法行政机关,会使一部分重要的国家法律监督权失去权威和适当的承担者,导致国家权力运行的缺位和失衡。因此,检察改革的方向应是强化法律监督,而不是削弱甚至取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行使法律监督职责的各项权能也应当继续充实和完善,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2、配套职能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
  检察权的职能性权力与结构性权力是辩证统一的。职能性权力是决定性方向性权力,指导着结构性权力的具体构建;结构性权力服从于职能性权力,是职能性权力的具体化和规范化。职能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有机联系,相辅相成方能保证检察权的有效行使。我国检察工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决定了检察工作内容的广泛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利益主体开始出现,检察权势必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因此,检察机关的职能性权力将进一步扩大,其职权范围已从诉讼领域拓宽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但目前在检察权配置上不够完备,检察工作的职能性权力与机构性权力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有职能性权力而缺乏相应的结构性权力的配置,另一方面是虽然配置了结构性权力,但还是不能满足职能性权力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明确检察权的职能性权力基础上,构建与之配套的结构性权力,对于结构性权力不能满足职能性权力需求的,要加以改革完善,具体地讲,诸如可以充分发挥党对检察权配置的领导,一方面运用政策来推动国家立法发展,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得一些结构性权力运作具有刚性。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党的领导为检察机关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使检察权结构性权力配置满足职能需要,从而使检察权能得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