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武汉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若干规定(2004年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12:59:50  浏览:88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武汉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若干规定(2004年修正)

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常委


武汉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若干规定


  (1997年11月20日武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1998年1月10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根据2003年3月24日武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3年4月2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武汉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若干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以及进行与道路交通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有关道路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公安机关是本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主管机关。

  第三条公安机关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机动车道上设置供公共汽车、电车通行的专用车道,其他车辆在不妨碍公共汽车、电车通行的情况下可按规定借通道行。

  公共汽车和电车行驶、停靠站点时,不得妨碍其他车辆通行。

  第四条在本市江岸区、江汉区、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以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城市道路上,禁止正三轮摩托车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车辆行驶。

  前款规定范围内的禁行车辆,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原已核发牌证的,由原发证部门注销牌证。注销牌证的车辆,按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处理。

  其他区需要对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车辆作出禁止行驶规定和注销牌证的,由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确定,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五条公安机关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车辆禁行的区域和路段,除紧急情况临时禁行外,应事先予以公告,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六条车辆应当经过公安机关检验、登记,领取行驶证,并按规定悬挂号牌,方可上路行驶。

  第七条车辆、行人应当各行其道,并严格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规定,暂没有交通标志、标线、信号指示的,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第八条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车辆时除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有关规定外,还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机动车操作规程操作;(二)不争道抢行;(三)不互相追逐、截头猛拐;(四)试车不违反试车规定;

  (五)地方驾驶员不得驾驶军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机动车。

  第九条残疾人驾驶的残疾人专用车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不得增设座位、搭乘人员或者从事营运活动。

  第十条严格控制占用城市道路,确需占道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办理占道审批手续。对未办理审批手续占用道路的,责令自行清除或暂扣占道物品;对拒不自行清除的,予以强制清除。

  第十一条车辆不得在道路上违章停放。机动车行驶中发生故障,应立即自行将车辆移开。

  对违章停放的车辆,驾驶员不在现场的,或者车辆发生故障不能自行移开的,公安机关可将车辆移至不妨碍车辆、行人通行的地点。

  第十二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三条,借道不按规定或妨碍其他车辆通行的,处五十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吊扣一个月以下驾驶证。

  (二)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规定驾驶无号牌机动车辆的,处五十元以下罚款,并处吊扣三个月以下驾驶证,对驾驶无号牌三轮摩托车的,可以单处没收车辆;驾驶无号牌人力三轮车、板车的,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没收车辆。

  (三)违反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处五十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吊扣三个月以下驾驶证。

  (四)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吊扣证照一至三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证照。

  (五)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六)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规定占用城市道路的,依照《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交通民警应廉洁奉公,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公安机关应加强对交通民警执法的监督。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所在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本规定具体实施方案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一)证据审核认定的概念和内容
证据的审核认定,是指法官在听取当事人对证据的说明、对质和辨认后,对证据作出的采信与否的认定。它是法院对当事人举证、质证结果的评价和认定。证据审核认定的主体是合议庭的法官,审核认定的内容是对证据是否具有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作出确认。
1、审核认定证据的真实性。证据的真实性是指作为证据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猜测和虚构的东西,这是证据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法院必须予以全面、客观地审核认定。法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真实性:(1)证据形成的原因;(2)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3)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4)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当事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5)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
2、审核认定证据的关联性。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在法院审理中,法庭应当对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和无需质证的证据进行逐一审查和对全部证据综合审查,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的分析判断,确定证据材料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排除不具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准确认定案件事实。
3、审核认定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合法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证据必须符合法律对其的形式要求;另一方面是证据的收集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因此,法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三方面审查证据的合法性:(1)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2)证据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的要求;(3)是否有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法情形。
所有证据只有符合上述三种特性,才能作为定案依据。下列证据材料因不能同时具备三种特性而不能作为定案依据:(1)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2)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3)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4)当事人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材料;(6)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7)被当事人或者他人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8)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9)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10)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政诉讼中,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下列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1)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2)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3)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4)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二)证据效力大小的判断
在对证据进行审核认定过程中,如果发现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情形分别认定:(1)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2)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3)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4)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5)法庭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优于其他部门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6)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7)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8)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9)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法院在庭审中经过质证的证据,能够当庭认定的,应当当庭认定;不能当庭认定的,应当在合议庭合议时认定。法庭发现当庭认定的证据有误时,应及时予以纠正。在庭审结束前发现认定有误的,应当重新进行认定;在庭审结束后宣判前发现认定有误的,在裁判文书中予以更正并说明理由,也可以再次开庭予以认定;对有新的证据材料可能推翻已认定的证据的,应当再次开庭予以认定。

作者:苏佰林

杭州市革命委员会关于国家建设拆迁城市房屋暂行办法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杭州市革命委员会关于国家建设拆迁城市房屋暂行办法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1980年12月13日浙江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由杭州市革命委员会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按照城市规划,有计划地改造旧城、建设现代化城市,妥善处理城市房屋拆迁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范围内的一切空地、街基、房屋基地,均为国有土地(农村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土地除外)。凡定点在本市国有土地上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办理好审批手续后,再按本办法办理拆迁事项。
第三条 拆迁用地范围,由市规划部门本着节约用地、合理布局的精神审批。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由市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建设用地单位会同房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各项有关事宜。
第四条 凡在规划定点范围内,经批准的建设项目,需要拆除原有公私住宅用房或非住宅用房,用地单位必须妥善安置被迁单位和住户,处理好补偿问题。被迁单位和住户必须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按时搬拆腾地。被迁单位的上级机关和被迁住户的主管单位要积极配合拆迁,负责做好
动员搬迁工作。
第五条 拆除居民住宅,由建设用地单位负责安置拆迁户。
安置拆迁户的住房数量应根据拆迁户的家庭人口组成状况(以拆迁前的正式户口为准)确定。原则上按每人平均居住面积六至八平方米分配。拆迁户中的高级知识分子、知名人士以及夫妇双方已经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可以根据其人口现状给予适当照顾。
第六条 拆迁户搬家,由建设用地单位发给一次搬家费(以常住人口每人二元计算),拆迁户工作单位凭证明给以公假二天。
第七条 拆迁户主动投亲靠友、自行解决过渡房的,由建设用地单位按户数大小每年补助一百至一百五十元临时安家费(从搬迁之日起至通知回迁时止,不足一年按一年计算;超过一年按月计算。危房翻建和简易住宅建设项目不适用本条。)
第八条 拆迁户安置用房的计租标准,按住房产权所属单位(或房管部门)的住房计租标准计租。
第九条 拆除公有住宅,建设用地单位原则上用新建房屋按拆除建筑面积偿还给被拆除房屋产权的所属单位(或房管部门)。
第十条 拆迁公民私有房屋,由建设用地单位、房管部门和被拆迁户根据按质论价、合理补偿的原则,参照市房管部门制定的《私有房屋征购补偿标准》合理评定补偿价格,给予房屋征购费,价款一次发给房屋所有人。如私房所有人不愿征购,亦可自行拆除,材料自行处理,拆除人工
费,由建设用地单位给予适当补助。
私房被征购或自行拆除后,房屋所有人必须交销原房地产所有权证件,结清房地产税和公地租金,并由财税、房管部门注销。证件遗失者,必须取得居民委员会、街道或工作单位的证明。被征购的,必须办完上述手续后才能按规定向征购单位领取私房征购费。
第十一条 拆迁私有房屋,如房屋所有人要求保留私房产权,建设用地单位可用面积和质量相当的公房进行调换。如不可能用旧房调换,也可用新建公房调换产权。新、旧房屋调换,均按质论价,多退少补。
第十二条 私有房屋被征购或自行拆除后,被拆迁户安置办法同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如私房被迁户原居住面积较大,分配新房时可给予适当照顾。
第十三条 机关、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非住宅用房,由于国家建设需要拆迁时,应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建设用地单位按原建筑面积所需资金、材料拨给被迁单位,被迁单位按照紧缩用房、节约用地、节约开支的原则,自行建设。如自行建设确有困难的,由建设用地单位负责
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地区进行迁建。对拆除的房屋,要按有关规定办理产权或核销固定资产的手续。
第十四条 拆移建设用地上的公共设施,应与主管部门联系妥善处理。拆移所需费用和损耗材料的补充,由建设用地单位负责拨付。
第十五条 凡在1970年9月23日市革委会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通告下达以后建造的无建筑许可证之违章建筑物、临时建筑设施、过渡用房,因国家建设需要用地时,应无条件地自行拆除,一律不予补偿。
第十六条 在建设用地拆迁范围内,当地派出所、房管部门从接到基本建设规划定点的通知之日起,应停止办理户口迁入、分户和调房手续。建设用地单位应会同有关部门核实好拆迁户的常住人口,填写《房屋拆迁登记表》,作为安置的依据。在通知之日后迁入的户口,不作为安置的
依据(知青招工回城、复员退伍军人,由用地单位会同派出所审查,符合正常情况的,也可计算为安置人口)。在当地虽有户口,但另有住房者,一般不再安排。
第十七条 拆迁范围内的公房和已征购的私房,由建设用地单位拆除,或折价交给房管部门拆除。未拆之前,住户不得损坏房屋结构,不得自行拆除装置设备。违者照价赔偿。
第十八条 凡按上述规定作了妥善处理和合理安置后,建设用地单位可通知被迁户在规定期限内搬出腾地。逾期不搬,仍坚持过高要求的单位和个人,其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搬迁。对经教育无效,仍故意刁难、拒绝搬迁,严重影响国家建设者,由人民法院
依法裁决,房管部门会同建设用地单位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执行上述条款过程中,用地单位和被拆迁户之间有争议,经有关部门调解无效,双方均有权诉请人民法院裁决。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过去本市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时,按本办法执行。



1980年12月13日